第329章 收获的季节(1/4)
南海之滨,某座地图上没有明确标识的秘密军港。
港口内没有一丝多余的灯光,只有几盏安装在关键位置的、加了遮光罩的作业灯,在黑暗中投下昏黄的光柱。
码头上,气氛肃杀。
荷枪实弹的卫兵三步一岗,五步一哨,将整个作业区封锁得如铁桶一般。
冯振国穿着一件半旧的军大衣,站在码头的前沿。
海风吹动着他花白的头发,但他站得笔直,如同一尊沉默的雕像。
他的目光,紧紧地盯着远处漆黑的海面上,那个正在引导船的牵引下,缓缓靠向码头的巨大黑影。
那是一艘悬挂着巴拿马方便旗的万吨级远洋货轮,船身上印着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国际航运公司的名字。从外观上看,它和世界上成千上万艘奔波于各大洋的货轮没有任何区别。但冯振国知道,这艘船的肚子里,装着的是足以让整个龙国工业界为之疯狂的宝藏。
这是“潘帕斯黄金雨”计划中的第一艘船。
随着一声沉闷的靠岸声,巨大的缆绳被抛上码头,固定在缆桩上。早已等候在此的码头工人们,在军方人员的指挥下,迅速行动起来。巨大的桥式起重机发出低沉的轰鸣,吊臂缓缓伸向货轮的甲板。
第一个集装箱被稳稳地吊起,缓缓地移动到码头上。那是一个标准的四十英尺冷藏集装箱,箱体上印着西班牙语和一些陌生的公司标识。当它被平稳地放在专用的重型卡车上时,一股白色的寒气从箱门的缝隙中丝丝缕缕地冒了出来。
冯振国走上前,伸出手,在那冰冷的箱体上轻轻地抚摸着。
他仿佛能穿透那厚厚的铁皮,看到里面码放得整整齐齐的、来自万里之外潘帕斯草原的顶级冷冻牛肉。
在那个年代,对于龙国来说,优质的蛋白质和粮食,其战略价值丝毫不亚于钢铁和石油。
人们通常认为,“工业基础”是由机床、设备、材料这些冰冷的钢铁构成的。
但姜晨和冯振国都深刻地明白,任何工业基础,其最核心、最根本的载体,是“人”。
是那些在实验室里为了一个数据通宵不眠的科研人员,是那些在车间里为了零点零一毫米的精度而挥汗如雨的高级技工,是那些维持着整个庞大体系运转的、千千万万的产业工人。
他们才是“磐石计划”真正的基石。
而“人”这台最精密的机器,需要的是最高效的燃料。
长期以来,国内的粮食供应仅仅停留在“吃饱”的层面,远未达到“吃好”的标准。
一个科研人员,每天的伙食标准可能就是几个馒头、一碗稀饭和少量的蔬菜。在这样有限的营养摄入下,要支撑他们进行高强度的、极度消耗脑力和体力的科研攻关,无异于要求一台发动机在缺少机油的情况下进行极限运转。
这不仅会严重透支他们的健康,更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效率和创造力。
“磐石计划”要求龙国拥有更高级别的工业基础,而一个能让顶尖人才发挥出百分之百潜能的、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,本身就是这“高级别工业基础”中,最重要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。它和一台超精密机床、一炉特种合金一样,都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。
而现在,这些曾经需要动用国家宝贵的外汇储备,去国际市场上小心翼翼、看人脸色才能采购到的东西,正以一种近乎于“免费”的方式,源源不断地向他们涌来。
这是一次战略级别的“营养输血”,是直接针对“磐石计划”最核心的“人力资源”进行的精准投资。
港口内没有一丝多余的灯光,只有几盏安装在关键位置的、加了遮光罩的作业灯,在黑暗中投下昏黄的光柱。
码头上,气氛肃杀。
荷枪实弹的卫兵三步一岗,五步一哨,将整个作业区封锁得如铁桶一般。
冯振国穿着一件半旧的军大衣,站在码头的前沿。
海风吹动着他花白的头发,但他站得笔直,如同一尊沉默的雕像。
他的目光,紧紧地盯着远处漆黑的海面上,那个正在引导船的牵引下,缓缓靠向码头的巨大黑影。
那是一艘悬挂着巴拿马方便旗的万吨级远洋货轮,船身上印着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国际航运公司的名字。从外观上看,它和世界上成千上万艘奔波于各大洋的货轮没有任何区别。但冯振国知道,这艘船的肚子里,装着的是足以让整个龙国工业界为之疯狂的宝藏。
这是“潘帕斯黄金雨”计划中的第一艘船。
随着一声沉闷的靠岸声,巨大的缆绳被抛上码头,固定在缆桩上。早已等候在此的码头工人们,在军方人员的指挥下,迅速行动起来。巨大的桥式起重机发出低沉的轰鸣,吊臂缓缓伸向货轮的甲板。
第一个集装箱被稳稳地吊起,缓缓地移动到码头上。那是一个标准的四十英尺冷藏集装箱,箱体上印着西班牙语和一些陌生的公司标识。当它被平稳地放在专用的重型卡车上时,一股白色的寒气从箱门的缝隙中丝丝缕缕地冒了出来。
冯振国走上前,伸出手,在那冰冷的箱体上轻轻地抚摸着。
他仿佛能穿透那厚厚的铁皮,看到里面码放得整整齐齐的、来自万里之外潘帕斯草原的顶级冷冻牛肉。
在那个年代,对于龙国来说,优质的蛋白质和粮食,其战略价值丝毫不亚于钢铁和石油。
人们通常认为,“工业基础”是由机床、设备、材料这些冰冷的钢铁构成的。
但姜晨和冯振国都深刻地明白,任何工业基础,其最核心、最根本的载体,是“人”。
是那些在实验室里为了一个数据通宵不眠的科研人员,是那些在车间里为了零点零一毫米的精度而挥汗如雨的高级技工,是那些维持着整个庞大体系运转的、千千万万的产业工人。
他们才是“磐石计划”真正的基石。
而“人”这台最精密的机器,需要的是最高效的燃料。
长期以来,国内的粮食供应仅仅停留在“吃饱”的层面,远未达到“吃好”的标准。
一个科研人员,每天的伙食标准可能就是几个馒头、一碗稀饭和少量的蔬菜。在这样有限的营养摄入下,要支撑他们进行高强度的、极度消耗脑力和体力的科研攻关,无异于要求一台发动机在缺少机油的情况下进行极限运转。
这不仅会严重透支他们的健康,更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效率和创造力。
“磐石计划”要求龙国拥有更高级别的工业基础,而一个能让顶尖人才发挥出百分之百潜能的、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,本身就是这“高级别工业基础”中,最重要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。它和一台超精密机床、一炉特种合金一样,都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。
而现在,这些曾经需要动用国家宝贵的外汇储备,去国际市场上小心翼翼、看人脸色才能采购到的东西,正以一种近乎于“免费”的方式,源源不断地向他们涌来。
这是一次战略级别的“营养输血”,是直接针对“磐石计划”最核心的“人力资源”进行的精准投资。